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海归”迎来求职就业潮

  • 时间:2013-11-07

    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发布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总数为39.96万人,其中,国家公派1.35万人,单位公派1.16万人,自费留学37.45万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

    从2000年后,我国留学归国人数出现明显上升,前年,我国只有19万余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去年,则猛增到27.2万人,增幅超过40%。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了解到,2013年前往留服中心办理就业报到的归国人员更多,大有超过上一年的趋势,但具体数据要等待年底汇总才能出炉。

    一方面是大量的留学归国人员,另一方面则是大量低龄学生出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孙建明说,现在留学人员众多,已经呈现出年龄小的趋势,因此,应该在心理、健康及安全方面多加注意。特别是小留学生年纪小、心智尚未成熟。教育部也从今年起试点在20多家留学基地中纳入部分自费留学生进行培训。

    高端人才回国比例下降

    面对大量留学人员回国,就业问题成为一大热点。对此,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大多数回国留学人员年龄分布在24-30岁区间,占全部回国人员的80%。其中,大多数留学回国人员具有国外硕士学位,约占76%,有国外博士和学士学位人员各占11%左右。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分析,归国留学生中,高端人才并不多。这些高层次人才,如博士等在回国就业中非常抢手,不存在难以就业的问题。而一般性人才,就业也没有太大的困难。主要困难是过去形成的期望值与现实的区别。就在京就业来说,只有1/4的人能够进入高等院校、大国企等,进入中小型企业的留学生占3/4。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巩万说,目前国外本科大专等毕业生与国内高校毕业生基本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

    教育部有关人士称,目前受到多种情况的影响,虽然回国人数增多,但是博士等高端人才回国的比例在下降。

    四成海归不满薪资待遇

    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海归回国就业不断增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海归发现留学并非意味着高薪和好的职业发展。

    据澳际教育发布的海归能力认可度评估报告中显示,首年在国内参加工作的海归中,大多数拥有硕士学历的月工资要高于本科生,七成以上可以拿到3000元以上的月收入,四成的本科生月工资3000元以上,名校毕业生的薪资要明显高于普通院校。

    海归们留学成本投入太大,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薪资要求比国内大学毕业生高,40%左右的海归表示对回国就业的实际情况和薪资待遇不满意,因此很多海归会选择二次出国深造或者自主创业。

    就业动向 留学生转为青睐国企

    教育部留服中心留学处负责人说,目前,企业急需的人才就业形势还是非常看好,只是目前留学人员的选择与多年前发生了变化。在2011年,留学归国人员首选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国企。而从2012年开始,选择发生巨大的变化,首选为国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加今年留学人员招聘会的毕业生预计还是会延续2012年的特点—首选国企。而高端人才回国后,主要选择高等院校和国家级别的事业单位。

    负责人说,很多留学生已经意识到,找工作不完全凭学历,很多情况下人际关系排在第一位。因此,回国就业也考验着一个家庭的人脉关系。学生转而青睐国企也与这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有关系。

    一年期硕士竞争力不强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表示,现在回国人员中,以一年期硕士研究生为主,这部分人已经超过了50%,他们大部分以专业硕士班的形式完成国外学业。这类项目学时段是最大的特点,一般以英国的院校为主,多为国内的应届本科生毕业后直接出国选择读此学位课程。

    用人单位反映,此类留学回国人员与国内应届硕士毕业生相比,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都略强,更了解国际规范,更具有国际化的视野,更习惯遵守发达国家的做事原则,具有相对多的人脉资源。但是,不足之处在于过短的学时让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没有国内的学生深入,科研能力稍差,同样没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因此,用人单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招聘真正符合自己岗位的人员,不会刻意强调被招聘人员是否是“海归”。

    经济专业大多求职压力大

    在回国人员中,形成的是1:8:1的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构成比例模式。回国人员是以硕士学位的中级人才为主力。博士回国人员主要以留学美国、英国和日本为主,而硕士学位留学回国人员主要来自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

    这些留学人员的主要学科为经济学、管理学、力学和工学,这些专业占到回国人数的77.8%。回国人员中,高端人才以理学和工学为主,而获得硕士学位的终端人才,除了在理学和工学两个学科有比较高的比例外,其他以管理学和经济学为主。

    负责人说,根据现在的就业情况,很多留学生最初进行专业选择时,出现了未来规划与国内脱节的情况。学生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商科等方向,对未来预测不准。此外,当时大部分学生也没有渠道了解真实的就业状况,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国内就业门槛普遍提高

    对于很多留学生所说的就业不容易,留服中心留学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就业的门槛确实比过去有所提高。企业希望选择高端人才,但是这部分人选择回国的非常有限。即便如此,由于这些人才都首选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现在即便是博士生,很多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他说,现在很多高校在招聘中都会要求求职者有几年的海外实践经验。因此,这使得很多毕业生无法一毕业就回国,而是选择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积累经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事处负责人介绍,学校每年都会招聘部分外籍和留学人员。对于有海外经验的老师,学校有的岗位会提供80多万元的年薪及每年固定的出国学习交流机会。由于提供的待遇较好,虽吸引了很多留学生求职者,但是对求职者的要求也随之增高。

 

    人力说法

    海外工作经验要与未来职业挂钩

    佳能中国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李钧表示,留学生回国热在近几年的招聘中都有所体现,尤其以今年更为明显。与往年日本留学生应聘人数高于欧美留学生不同,今年欧美留学生投简历的人数已超过留日学生。

    李钧认为,相较于本土毕业的学生,海归在就业中存在3点优势。首先,绝大多数海归在求职中都具有语言优势,英语或其他非母语国家的语言水平一般要高于国内毕业学生。如果所应聘的岗位对语言要求高的话,优势会更明显。

    第二,由于海外留学经历,海归的视野比较开阔,拥有和不同文化背景人士沟通的能力。国外有着更为活跃的文化氛围,大学教育也更注重独立思考、参与与互动,这使得海归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了更好的锻炼。英语能力只是其中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海归能够理解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风格,并很愿意与之交流。李钧解释说,比如在佳能这种国际化公司中,管理层一般汇集荷兰、加拿大等各国的管理人才。海归们对于这种跨文化的工作环境并不畏惧,有些人甚至还会比较渴望。招聘时,当得知部门老板是外国人时,国内毕业的学生一般表现得比较担心,会本能地问一句“平时是否需要用英语汇报工作?”而海归的第一反应则是“太好了!”认为外国老板思维更开阔、更国际范,对未来的工作表现得更自信。

    第三,海归在国外有独立生活的经历,所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其抗击打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都比较强。比如,老板对工作报告不满意,海归会认为这很正常,并主动与老板沟通,了解问题出在哪儿,并表明自己的看法。本土毕业的学生比较在意和服从老板的想法,即便不是很明白老板的意图,也不愿选择直接询问,上级怎么说,自己怎么做。如果不能达到老板的要求会觉得很受伤。

    海归虽然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先进的理念,但在国外多年,对国内的行业状况、办事程序缺乏了解。强烈的优越感,会在人际沟通上显得过于自我。另外,针对部分海归在国外只有打工经验,而缺少实际工作经验,李钧建议,海归要利用在国外学习的时间,多积累与未来职业发展相关的工作经验,而不是仅在餐馆、超市做parttime。国内毕业的学生都有相关领域的实习经验,海归也要拿出相应的工作经验才存在竞争力。

    对于起薪不能达到海归心理预期的问题,李钧表示,企业不是赞助商,不能因为海归留学的高付出,就马上给你高回报。高回报是要靠自己争取的。她建议海归,不要把目光只盯在入门工资上,像佳能这样的国家化公司,都有一套成熟的晋升成长机制,只要有真材实料,都会有晋升空间。

 

    专家建议

    确定职业方向积累职业技能

    职业生涯规划高级培训师王鹏建议,出国留学前,学生要目的明确,要有对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全面评估,结合自己出国目的、兴趣特点来决定职业方向,确定专业,选择国家,不能盲目,一定要选择学习市场上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留学生要提前引入职业规划理念,出国留学期间,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打造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为以后职场之路做好铺垫。多积累一些在国外跨国企业的实习和工作经验,有助于将来回国发展。

    回国后,求职定位要清晰,正确评估自身能力,把握市场动向,突出职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适应企业文化,重视企业的发展机会,加强对企业忠诚度和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

    (来源:京华时报)



友情链接